✕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行政机构
    • 学院党委
    • 相关机构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师资力量-
    • 重要人才计划
    • 正高级职称
    • 副高级职称
    • 中初级职称
  • 招生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学术报告
    • 博士后流动站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党员发展
    • 党务公开
    • 工会工作
    • 关工委分会
  • 学生工作
    • 团学活动
    • 奖惩贷助
    • 就业指导
    • 管理制度
  • 校友园地
    • 校友活动
    • 校友联络
    • 毕业印记
  • 信息指南
    • 政策文件
    • 信息平台
English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行政机构
    • 学院党委
    • 相关机构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师资力量-
    • 重要人才计划
    • 正高级职称
    • 副高级职称
    • 中初级职称
  • 招生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学术报告
    • 博士后流动站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党员发展
    • 党务公开
    • 工会工作
    • 关工委分会
  • 学生工作
    • 团学活动
    • 奖惩贷助
    • 就业指导
    • 管理制度
  • 校友园地
    • 校友活动
    • 校友联络
    • 毕业印记
  • 信息指南
    • 政策文件
    • 信息平台
首页-
首页-
首页 / 首页-

09

五月
看见未来,勇往“职”前 | 2024春招信息一览-第九辑

09

五月
2024年5月ESI学科国际排名公布

2024年5月9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ESI学科数据。数据显示同济大学化学学科目前国际排名保持第161位,较3月排名提升12个位次,当前ESI国际排名为0.845‰

08

五月
杨泽鹏教授进驻学生社区,畅谈有机合成从业前景

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将育人力量融入学生社区,开展一站式社区特色育人活动,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第二期驻楼导师工作站于5月7日中午在西南九一站式协同育人中心报告厅开展。本次活动邀请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杨泽鹏教授带来一场主题为“合成创造未来——从个人经历谈有机合成的从业前景”的社区讲堂。学院党委副书记母朝静出席并主持活动,兼职辅导员付宇佳以及近20名同学到场参加。杨泽鹏简单介...

08

五月
杨泽鹏教授进驻学生社区,畅谈有机合成从业前景

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将育人力量融入学生社区,开展一站式社区特色育人活动,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第二期驻楼导师工作站于5月7日中午在西南九一站式协同育人中心报告厅开展。本次活动邀请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杨泽鹏教授带来一场主题为“合成创造未来——从个人经历谈有机合成的从业前景”的社区讲堂。学院党委副书记母朝静出席并主持活动,兼职辅导员付宇佳以及近20名同学到场参加。杨泽鹏简单介...

07

五月
温鸣教授团队实现精确定位单原子催化析氢,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碱性电催化分解水是工业上大规模生产高纯度氢最高效、最环保的方法之一,其中高效经济的电催化剂一直是工业上追求的关键目标。单原子(SA)催化剂由于具有原子效率高、电子结构独特、配位环境易于调节等特点,显示出高活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s)因其二维平面比表面积大、稳定性优异,可以作为贵金属SA催化剂的适宜载体。金属氧化物结合Pt SA催化剂在碱性析氢反应(HER)中虽已表现出巨大...

06

五月
张弛教授与杨金虎教授团队设计新型材料实现锂离子电池超快充,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二维材料的插层结构设计可以扩大材料的层间距,促进离子在层间的传输,对发展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插层策略一般采用金属离子或者小分子作为插层剂,这些插层剂很容易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流出,造成插层设计失效。此外,二维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经历深度锂化反应后层状结构会被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迄今为止,尚未有层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承受剧烈相变和体积变化后仍能保持插层结...

06

五月
郑生财研究员和赵晓明教授团队开发出原创C₄-对称轴手性β-芳基卟啉,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仿酶催化是不对称催化的热点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仿P450酶的核心,手性卟啉的合成及其在金属卟啉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引起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有效的手性卟啉配体都是通过在卟啉的meso(即C5, C10, C15, C20)位引入手性元素合成的,而在卟啉的β(即C2, C7, C12, C17)位引入手性元素的报道极少,仅有的少数例子将其应用于不对称催化中,均表现出不理想的手性诱导结果,尚未发现具有旋转受阻的Cβ...

06

五月
费泓涵教授课题组应用配位组装新策略实现高选择性光催化CO2还原制备C2产物,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模仿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利用人工合成的光催化剂将CO2光还原到高附加值的C2+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这一过程受限于C-C偶联的高能垒以及动力学缓慢的光生电子转移过程,大部分光催化剂只能将CO2光还原为C1产物。目前仅有少数具有本征不对称的双金属位点的单组分光催化剂能够实现光催化CO2到C2+产物,其光催化活性以及选择性都比较低。为突破这些瓶颈问题,费泓涵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有机卤化铅的配位组装研究,先...

首页上页1...3536373839...270下页尾页

Copyright © 2025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