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校友曹楚南院士逝世,同济化学师生沉痛悼念


作者:时间:2020-08-29点击数:

来源:光明日报、浙江新闻、同济校园新闻网等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原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同济大学杰出校友、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沉痛哀悼、深切缅怀曹楚南校友。

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生于江苏常熟;1948年7月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系,1952年7月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1982年任研究员;1985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同年任该所学位委员会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调入浙江大学任化学系教授;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1999年兼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曹楚南院士长期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多次领导和参与国防科研工作。1966年参加四川威远含硫气田井下设备的防护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要科技成果奖。1979年6月,受邀在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上做大会报告,并提议在中国开拓腐蚀电化学学术领域的基础研究。1982年在国际刊物《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论文,是中国第一个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并于1991年担任该刊编委。1987年参与和领导了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创建并出任该室主任,随后又领衔创建了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应邀出席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学术会议,他是这次会议上唯一被邀请做主旨演讲的亚洲学者。1992年后他连续两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及规律研究”和“材料在我国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数据积累及规律性研究”的主持人。由他担任主编的专著《中国材料的自然环境腐蚀》于2005年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2005年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腐蚀大会邀请曹楚南同志作有关中国自然环境腐蚀研究进展情况的大会学术报告。他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一、二、五、六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他还曾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五届理事长和该学会的腐蚀电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

曹楚南院士领导和开拓了中国腐蚀电化学领域。在钢铁表面磷化处理、铝合金和镁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腐蚀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缓蚀剂、低合金钢的海水腐蚀、金属的局部腐蚀、钝化膜的稳定性、电化学瞬态测量技术及其理论、不可逆电极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理论及其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其专著《腐蚀电化学原理》系统论述了腐蚀电化学的特殊规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曾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成果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和全军科技成果奖等奖项。1985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回顾成长经历,曹楚南院士曾在《院士自述》中写道:“其实,治学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对于这个道理,是通过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较晚才切身领悟到的。”

曹楚南院士非常关心母校同济大学的发展,多次回校指导同济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济人深切缅怀曹楚南院士,他崇高的科学精神、道德境界和人格风范,永远值得同济师生学习和缅怀!

曹楚南院士千古!


Copyright © 2020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