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驻楼导师工作站 | 校长助理彭震伟教授走进学生社区,师生共谈专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

作者:时间:2020-11-04点击数:


为纵深推进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激活专业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育人力量,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在西南十、十一楼建设“驻楼导师工作站”。充分结合社区思政和课题组思政,邀请知名教授、知名学者进驻社区,在每一期活动中,通过社区讲堂、学术沙龙、师生对话、成长问诊等方式将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线。依此在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


113日晚,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走进西南十楼驻楼导师工作站,以“专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为题,与本科生亲切交流,通过讲述同济大学校史、专业发展历史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系,启发同学们如何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增强核心能力,并努力把知识面拓宽到其他专业领域,在学科交叉的大背景下实现自我完善、多元化发展。他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济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济人的培养与国家发展紧密关联。



彭震伟教授结合自己求学之路和31年的任教生涯,介绍了同济大学校史与专业发展史。同济大学至今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建校时以医工为基础,到经历几次搬迁,响应国务院系调整策略,经历院系分流、合并,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可以说同济大学的历史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习近平同志在同济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充分肯定了同济大学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彭震伟教授结合自己作为同济城规人的经历,解读了一部专业发展史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史。城镇的本源体现的是产业的发展和劳动的分工,规划是利用各项因素,与空间紧密结合,保障以及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彭震伟教授参与过多项城镇规划项目,切切实实感受到同济人一步一个脚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彭震伟教授告诉同学们专业的学习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在学科交叉大背景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增强核心能力,再去多元化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彭震伟教授结合自己对基础学科的了解、国家对基础学科的重视,与同学们交流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问题。目前很多学科都存在学科交叉的现象,比如化学领域,就存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多种门类,这些都是学科交叉很典型的例子。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科之间有联系、有交叉。同学们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从全局观角度去看问题,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再将知识面拓宽到各个领域,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加工,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部分学生感言:

参加这期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我收获满满。其一是我更加明确了未来职业的选择是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的,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并且未来职业的选择需要与大学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其二是加深了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不单单是城市化,将土路改成水泥路,更是要自然化,将水泥路便为土路,让人们与自然更加的亲近,这更新了我之前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其三是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同济的校史,真正理解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休戚与共的100年”的真正内涵。其四是让我懂得了要回答时代之音就要先了解政策,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关心时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2020级 新生院同和学堂 马启程


今天听了彭震伟教授关于专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主题分享,感谢彭教授抽出宝贵时间,来帮助我们大学生明白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时间,认识到专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关系。通过彭教授的精彩叙述,我感受到同济人那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奉献与敢为人先的精神,我还明白了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支持,不一定要把目标定在繁华的市区不可,也可以投身与乡村的相关的发展规划,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我也意识到每个专业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我们不能认为只有热门学科才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可能。现今交叉学科的出现,需要我们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核心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辛振华


今天我有幸能听取彭震伟老师有关学科交叉与社会发展的讲座,从中受益匪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以来,社会已经高度发达,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也愈发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行“瓦上霜”,分工明确的背后,是应对事物的专业化,而绝非碎片化。在今后的世界发展中,学科与学科,行业与行业的交叉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这是完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工程,大项目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也必须开阔视野,在不断加强自己本学科,也就是化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聚焦相关联学科,诸如材料,环境,医学,生物等等,发挥化学专业与化学生的特长,跨领域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与知识面,为成为跨领域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8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梁文宇


彭老师关于个人学习、工作生涯和同济校史、专业的变迁给我们个人发展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很大的启迪。宏观上,要关注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求、产业的发展和学科的交流,也是在同济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校园文化的指引下更好服务社会的远景目标;微观上,个人学习要注意专业知识体系的转化和整合,发掘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017级 应用化学 王正明


Copyright © 2020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