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帮助同学们了解学院概况、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情况,2023年春季学期驻楼导师工作站第四期活动如期于4月12日中午在西南二楼党建活动室开展。学院副院长柳华杰教授作为驻楼导师,以“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实力情况简介”为题与到场师生分享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母朝静、学院谷红波副教授和学工办丁奇、热依拉出席,来自新生院同和学堂和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近二十名学生参加,现场交流氛围热烈。本次活动是本学期“良师益友,‘化’育人生”系列活动第八场。
学院学工办主任丁奇老师介绍了良师益友,“化”育人生——师生校友面对面系列活动开展的初衷和开展进展,“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活动是其重要一环。她介绍了本期驻楼导师柳华杰教授学习工作经历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
柳华杰教授从四个方面开展了讲座。首先,他回顾了学院学科发展历史。柳老师对创系主任王葆仁院士,历史上培养造就的杰出人才,包括唐有祺、卢佩章、黄志镗、曹楚南、邓景发、戚正武等六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学习工作经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鼓励在场同学们以他们为标杆,为同济化学乃至国家的未来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接着,他着重分析了学院成立以来化学学科发展情况。学科排名目前正在稳步上升,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同济化学人的努力,“接力棒”即将交到各位在场的同学手中,更是需要大家持续努力。然后,他对学院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了解读。学院确定了以工科化学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材料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生物与医药化学水平的中长期规划目标,核心是打造多方位“化学+”同济工科化学特色。他还对学院目前的科教平台的情况,工科化学科学研究面向国际科研前言、国家战略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作了介绍。最后,他对近年来学院学术论文质量提升取得跨越式进步典型案例进行展示:部分论文将同济元素融入成果体现,提升学校影响力;部分成为杂志封面论文;部分研究出版了相应专著等。
在交流互动环节,柳华杰教授聚焦本研学生进入课题组开展科研,给在场的同学提出了许多建议,着重分析“被动式接受知识”和“主动去发明创造”的区别,从三层高度给同学们进行了解读。第一层,进入课题组,自己主动创造新物质、材料或者发现新事物,心中自然会产生成就感,促使自己努力向前。第二层,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等,被社会、被国家肯定。第三层,向院士们看齐,在某一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为母校、为国家争光,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
学院党委副书记母朝静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鼓励同学们心怀远大志向,对自己的未来做好清晰的规划,充分利用学院的科研平台,实现自我成长成才和价值发挥。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本学期最后一期驻楼导师工作站活动告一段落。
【附记】“良师益友,‘化’育人生——师生校友面对面系列活动”旨在搭建师生校友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平台,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资深教授、学院领导、优秀校友等与在校学生开展多元化座谈,对话交流、启迪人生、引领成长。通过交流互动,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导航人生,激发学习动力和学术热情,鼓励创新创业,引领学生专业志趣,培养学生学术志向,培育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学风班风,高质量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立志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