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同济教师】公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大先生”。一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上默默耕耘、成绩显著的先进典型,分别荣获国家、上海市奖项。同时,学校评选了2022年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他们中有坚守讲台奉献毕生的优秀教师,有努力开拓创新的典范,有一心为师生服务的先进工作者。一起来看他们的故事——
丛培盛,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自1989年毕业留校至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3年。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主编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化学等4门课程教材。所在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改革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上海市精品课程3项。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奖5项、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奖项10余项。
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任劳任怨、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轨迹遍及土木、建筑城规、汽车、交通、经济管理等几乎所有的理工科学院,涉及的课程门类包括化学专业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学科交叉类通识课程等10余门,他始终坚持把一门课建设好,努力让同学们喜欢一门课。
他始终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的问题,以“盐溶于水”的方式给学生传导如何做人做事, 坚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领学生,学生们都亲称他为“老丛”。引领学生将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多年来,带领不同专业的同学,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和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都斩获大奖。
作为新生导师,他常说,教师给同学们积极的帮助,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非常关键。通过教学管理网站统计功能,他总能及时把握同学们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偏差的同学,做到尽早介入,通过面对面谈话等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对于课程中出现理解能力偏后的同学,则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专长到底在哪里,从多方面减轻同学的压力,树立自信,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一个同学曾说:“我看到很多老师对学习好的同学很好,感觉是很正常的,老丛对学习不好的同学也很好,并通过诙谐的语言给予鼓励,让我感觉到大学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