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斯人远行,风范永存——送别同济化学杰出校友唐有祺院士

作者:时间:2022-11-09点击数:


百年风雨无悔,世纪人生有祺

送别同济化学杰出校友唐有祺院士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晶体与结构化学奠基人之一、同济大学1942届化学系杰出校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时34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103岁。同济大学向唐有祺先生治丧办公室发去唁电,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先生一生,家国之幸



唐有祺先入新式学堂,后进上海中学,教授云集的学校成为科学启蒙的摇篮。1937年,唐有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抗战战火忽起,唐有祺随同济师生在大陆流离,在战争的硝烟中,唐有祺先生在同济大学,辗转完成大学学业。在历史的风云中,他始终初心不改,信念不衰,为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殚精竭虑。


唐有祺先生一生崇尚科学,以推动中国科学和化学的发展为己任。他开创了我国晶体化学研究,在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等多个重要体系的结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与合作者一起开展长期系统研究,揭示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对高效催化剂、吸附剂等功能体系的研制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创建了分子工程学学科,推动了我国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发展;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等多项奖励。



唐有祺先生是中国科学和中国化学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为确立化学学科的基础科学定位,促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促进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担任国家教委科技委主任期间,他竭力推动我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的机制建设,多次致信国家领导人,提出“尽快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促成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实施,开创了我国在科学教育领域设立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的先河。



唐有祺先生长期潜心于物理化学与结构化学的教育与教学工作,著有《结晶化学》《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对称性原理》《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等多部经典教材,为我国化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一往情深,心系母校


1937年,唐有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战乱中他跟随学校五次迁移,辗转多地,在艰难的环境中刻苦求学,完成了大学学业。唐有祺认为自己实践方面的能力,以及语言等综合知识的收获均得益于在同济大学时期的学习,同济大学注重学术独立探索的氛围、重视实践的教学理念让他受益终身。


E862


唐有祺校友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同济大学重建化学系开始,他始终关心、关注并支持着同济化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他受聘为同济大学顾问教授,曾数次亲临母校指导化学系的发展。


从1987年同济大学70周年校庆开始,每次逢十的校庆,唐有祺校友或回到母校参加庆典,或是给母校发来贺电。在2007年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唐有祺校友回到母校,共庆母校百年华诞,并出席了化学系建系70周年暨同济大学校友会化学系分会成立大会。

同济化学恢复建系以来,一直得到唐有祺校友的关心、指导和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5月,唐有祺校友曾亲笔手书一段文字,对母校化学学科发展寄予厚望:同济大学化学系创办于1937年,院系调整后曾中断了一个时期,但从重新招生以来教学和科研工作是蒸蒸日上的,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有建树外,还在环境和材料领域中也作出了贡献,今后肯定还会涉足生命科学。愿母校包括化学系在内在学科建设以及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上取得更大成就,并对祖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每每谈到在同济大学的学习时光,唐有祺先生对母校一往情深。他长期关心和支持母校化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发展,他受聘担任同济大学顾问教授,曾数次亲临母校指导化学系的发展。他崇高的科学精神、道德境界和人格风范,永远值得同济师生学习和缅怀!



深切缅怀  国之伟人

国之脊梁,沉痛悼念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同济人永远怀念

唐有祺校友千古

先生的爱国情怀和

为科学献身精神永垂不朽

致敬!




资料来源:新闻中心、北京大学




Copyright © 2020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