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聚焦高水平科研创新同济大学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千分之一


作者:时间:2023-09-19点击数:


根据202391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公布的最新数据,同济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全球前1‰学科行列,标志着我校化学学科建设再次取得了重要突破。

本次ESI数据更新所涉及的统计时间为20131月至20236月。如图1所示,同济大学在化学领域被Web of Science (WOS)收录论文4648篇,共被引用99046次,篇均引用21.31次。在全球进入化学学科前1%1821个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国家实验室)中,同济大学排名176位,顺利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0.97‰),标志着同济化学学科在国际上已经具有较高学科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900B

1. 20239月同济大学化学学科ESI国际排名主要指标[i]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同济大学化学学科建设的主体和最主要的依托单位,通过对相关引文数据分析,在反映学科、出版年和文献类型统计的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简称为CNCI)这一指标上,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2022年间的学术和创新表现十分突出,平均CNCI1.77,高出全校平均值近0.6(国际平均水平为1)20131月至20236月的数据显示,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本院教师发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被引数量则快速提升,篇均被引数为34.11(2),高于全校在化学学科上的篇均被引数21.31。尤为突出的是,在体现高水平论文质量的发表ESI学科前3%论文量占全部论文量的比例这一指标上,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十年数据在全校遥遥领先(3),并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21年已接近15%(4),为全校最高。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是我校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第一单位)论文比例最高(85.84%,同时也是全校唯一超过85%)的二级单位,超过我校平均值13个百分点(5)

28D69

2. 2013-2023年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ESI论文发表数及引文量[ii]

3. 2012-2022年我校发文量前20位的学院发文统计[iii]

F88A

4. 2019-2021年我校发文量前20位的学院第一单位论文及ESI3%论文占比年度趋势

EF37

5. 我校各单位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第一单位)论文的比例(发文量排名前20位)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65月建院以来,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学院聚焦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立足理工结合,重视交叉学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需要、人民生命健康,提出“化学+”新理念,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若干个优势特色的研究方向。学院早在2017年初就提出实施高水平科研创新引领强院战略,曾先后三次制定逐次提升的相关科学研究改革举措,以激励全院教师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打造能够真正彰显学术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成果:第一步是学院的科研论文奖励向化学领域重要主流期刊倾斜,在化学每个二级学科中仅选取2-3个主流期刊列入学院成果奖励清单;第二步是突出鼓励创新成果发表在基础科学研究具有国际声誉的自然指数期刊上,并在化学的6个二级学科中每个仅选取一种国际公认的期刊上发表的成果进行奖励;第三步是进一步转向鼓励成果发表于影响因子大于10.0、中科院化学大类一区期刊,直到近两年突出奖励化学、材料三大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成果。至此,学院教师的科研已完全走出了注重SCI论文数量的误区,学院的这些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学院教师科研创新的重要风向标。

经过全院师生的戮力同心、接续奋斗,化学学科建设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质量均有显著提升。ESI排名从7年前学院成立之初的第388位大幅提升至如今第176位,前进了212位次(6),并成为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这是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科、方向带头人的全力以赴的艰苦努力,更是学院坚持发展高质量科研的重要体现。

6. 同济化学学科2016年至今ESI国际排名变化[iv]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新增院士3人、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人才30余人次,院长张弛教授2020年当选享有重要国际学术声誉的欧洲科学院院士(仅过去三年就有8位欧洲科学院院士荣膺诺贝尔科学奖)2022年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当选年仅3位外籍院士入选)。特别是2021年以来,在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带动下,学院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极大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在化学、材料学科三大顶级期刊年均发表论文15篇左右,发表影响因子1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近100篇,杂志封面论文20余篇。张弛院士团队仅2021年就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德国应用化学(Angew)上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其中2篇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4篇热点论文和2ESI Top 1%高被引论文。杨金虎、徐涛、费泓涵、吴超等中、青年科研骨干和赵国华、闫冰等部分资深教师团队持续发力,在各自研究方向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2022年,张弛院士领衔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红外、深紫外倍频晶体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学院科研成果获奖的重要突破。



[i] 1来源于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

[ii] 2通过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所得

[iii] 3-5来源于学校图书馆发布的《同济大学各单位SCIESSCIA&HCI论文统计及对ESI学科贡献情况分析报告》(2022年版)

[iv] 6系历年数据分析所得


Copyright © 2020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后台登陆】